同心同行 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5 01/03 09:20:10
来源:新华网

同心同行 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

字体:

  新华网广州1月3日电(陈雪莹)老师授课过程中,学生使用智慧纸笔书写作答、实现实时互动……这一幕发生在粤澳两地多个教室中,科学技术引入,不仅打破传统的讲课模式,还让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背后,是地缘相近、语言相通,更是粤澳两地的同心协力。五年间,以云蝶科技为代表的建设者,以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速”。

粤澳两地科技研习活动。新华网发(华南师范大学供图)

  同行:从互学互鉴到共建共享

  冬日的广州,阳光灿烂。2024澳门中学生大湾区科技研习营期间,澳门29所中学校部的50名初中生来到华南师范大学,在机器人实验室体验简单编程,互动交流热火朝天。

  “广东与澳门的教育合作历史源远流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柯清超表示,学校自1985年起在澳门办学,近40年来为澳门培养了大量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培养人数曾占澳门教师总数的70%。

  从研学实践到教师队伍培训、再到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柯清超认为,当前,粤澳两地教育交流已经实现常态化,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有助于增进大湾区教育公平和教育共同发展。

  作为粤澳教育交流合作的参与者,也是华南师范大学校友,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田雪松对此感触颇深。

  2019年,在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举办的一场中国历史公开课上,学生和老师的书写数据在一个设备同步实时展示,实现瞬时互动。这是云蝶科技初创时推出的自主研发的,用于教学课堂的智慧化工具。

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公开课。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公开课后,很多学校来了解产品,我们开始走进更多大中小学交流研讨,推动更多智慧教育项目在澳门落地。”田雪松表示,云蝶科技围绕教育数字基座、智慧校园基础设施、教育场景创新应用,打造了区域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智慧实训室、智慧体育场等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引入课堂,已经日渐成为大湾区校园的新潮流。

  文科听说课堂上,学生通过答题器进行朗读,系统实时评分,教师可快速掌握学生的情况,实现精准教学;理科实验课里,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行操作,进行仿真实验,还可以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互动,对AI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学校使用的科技产品都来自内地企业,老师和学生都很爱用。”在澳门濠江中学资讯科技主任王志强看来,教育信息化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素养提升、教学提质增效、学生全面发展。

  王志强说:“澳门跟内地近几年展开了密集交流,到对方的学校观摩学习,收获很大。”

  共舞: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入夜,卫星视角俯瞰粤港澳大湾区,灯光璀璨。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一条南北向的“创新轴”正在大湾区徐徐铺开。

  澳门人工智能教育促进会副监事长陈庭锋认为,随着粤澳交流共建常态化,澳门学校可以组织更多师生去内地了解祖国、扩阔眼界,还可以通过建立联盟等形式,链接更多产学研的资源,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陈庭锋说,如今交通越来越方便,越多越多澳门青年想去到内地城市交流、学习、生活、工作。

  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者相互贯通、相辅相成。

  在田雪松看来,企业应当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主导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近年来,云蝶科技聚集了行业产品技术和市场研究专家,积极联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研发中心。

  聚焦教研科研场景的“云蝶行知大模型”,是云蝶科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次先行探索。田雪松介绍,该大模型是一款垂类大模型,采用“大模型 +知识图谱”技术架构,能够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推动大湾区产业数字化转型。

云蝶行知大模型可应用于教研科研场景。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我们期待融入湾区一盘棋发展。”田雪松表示,教育融合发展是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桥梁,可以提升两地居民归属感,希望进一步推动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让科研成果在大湾区“遍地开花”。

  “教育的融合发展必定带来人才的全方位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是大湾区互联互通、优势叠加的‘助推器’。”柯清超表示,粤港澳从教育合作先行,推动以教育资源之“融”,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之“变”,对推进大湾区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整合优质资源,深化协同发展起重要作用。

【纠错】 【责任编辑:关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