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十六届高交会上展示的人工智能机械臂
聚焦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以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为引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抢来的发展先机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今天(2月5日),2025年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又一次拉开全省实干争先的新序幕。全省上下以“等不得慢不得”的姿态,凝心聚力、奋楫笃行,继续描绘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以“开年起步即冲刺”的劲头,强化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引擎作用,共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璀璨未来。
无人机
时代潮涌,奋楫者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党的二十大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始终以先行者的姿态,勇立潮头,奋楫争先。
日前,记者从广东2025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获悉,2024年,广东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20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9万亿元,多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这背后,是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强劲支撑,是广东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广东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从新能源汽车到新型储能,从生物医药到智能机器人,广东在新兴产业赛道上一路领跑。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达成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亿航智能获颁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明阳风电建成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这些成绩,不仅是广东产业实力的体现,更是高质量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
小鹏汽车商品化生产线上进行外观品质检测的车辆
潮起珠江,风劲帆满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崛起,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广东以“稳”与“进”的辩证法,筑牢产业根基,培育新增长点,已推动形成“8372”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即8个万亿级集群、3个五千亿级集群、7个千亿级集群、2个百亿级集群)。这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近四成,有力抢占了产业发展先机。
在产业集群的背后,是广东强大的创新生态。2024年以来,广东凝心聚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7.1%、32%。
截至2024年11月底,广东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万家,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89家,还有一大批科创企业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深圳打造“20+8”战略性产业集群、广州剑指“智车之城”、佛山推动制造业升级……各地市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大显身手,共同奏响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雄浑乐章。
广汽研发的飞行汽车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025年,广东高质量发展征程再次提速,全省将从扩投资、抢赛道、求创新、促转型等多方面发力,推动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广东强芯”工程加速推进,粤芯三期、华润微等重大项目量产爬坡;在生物医药领域,广东立志用3年时间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在低空经济领域,广东将推动制造端、应用端、服务端融合发展,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传统产业也在加速蜕变。石化、钢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产业,通过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广东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速传统产业向“新”而行,让“老树发新芽”,让“新树扎深根”。
千帆竞发,逐梦潮头。正如广东2025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部署:2025年,广东将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具身机器人产业,谋划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创新发展新型储能和光伏产业,锚定集聚成势目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低空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推动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前瞻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是号角,更是广东全省上下一心、勠力同心的誓约。相信广东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将每一个产业集群培育成引领未来的先锋力量,绘制一幅波澜壮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宏图。
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工人正在OPPO移动通讯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作业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当前,广东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全球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做强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带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协同发展。
仅以2023年为例,广东手机产量6.49亿台、占全国产量41.5%,彩电达1.11亿台、占全国产量57.3%,无人机产量约占全国市场的95%、位列全国第一;智能音箱、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技术终端载体均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将广东建设成为全球新一代通信设备、新型网络、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半导体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集聚区。
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
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石油和化工产业是广东省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资金、技术、人才密集,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在全省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立足沿海石化产业带,广东正积极打造“一带、两翼、五基地、多园区协同发展”特色产业布局。
仅以2023年为例,广东石化行业共有规上企业9859家,约占全省工业规上企业的14%;营业收入达19519.2亿元,占全省工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的10.5%。
《广东省发展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形成炼油9000万吨/年、乙烯900万吨/年、芳烃50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能力,产业规模和工业增加值力争超2万亿元和4800亿元。
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当前,提起美的、格力、格兰仕、TCL等“粤家电”,国人耳熟能详。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中心,广东家电产业创造了千亿级企业、上榜世界500强企业、上市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以及空调、电饭锅、微波炉、彩电产量等超10项全国第一,占世界家电市场份额近三成,占全国家电产业比重超四成。
《广东省发展智能家电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区域根植性强、网络化协同紧密、开放包容、生态体系完整、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突破1.8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3300亿元。
汽车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汽车生产第一大省,广东已形成多元化汽车产业格局。2024年,广东汽车产量突破570万辆,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61万辆、增长43%。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广州、深圳入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明显进展,全省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35万亿元,汽车产量超过53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300万辆。
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谈到先进材料,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上天下海”领域,其实它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随处可见。在广东,建筑材料、绿色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材料、稀土材料等先进材料产业,呈现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已初步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东莞、中山、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云浮等先进材料产业基地。
《广东省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形成1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8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475亿元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迈入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行列。
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
以广州、深圳、佛山为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东莞、中山、惠州、潮州等城市紧密联动,广东目前形成了极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格局。
在服饰方面,2023年,广东省服装、服饰业规上企业2535家,居全国第一;规上服装、服饰业营业收入2288亿元,占全国18.9%,居全国第二。在造纸及纸制品领域,广东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及广东省造纸行业协会对重点造纸企业的调查分析,2023年广东省生活用纸产量为129.86万吨,同比增长11.17%,占全国10.73%。
根据《广东省发展现代轻工纺织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工业增加值超72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3万亿元。
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下,广东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势如破竹。华为、中兴、腾讯、网易等行业巨头纷纷在此布局深耕,金蝶、深信服等本土实力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茁壮成长。
根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广东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9970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国16.2%。广东软件著作登记量达26万件,占登记总量的11%;PCT申请量达2.37万件。到了2024年,软件业务收入更是成功突破2万亿元大关,提前实现集群发展短期目标。
另据《广东省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广东要培育出2家软件业务收入达千亿级的领军企业,百亿级企业超过10家,过亿级企业占比30%以上,进而基本构建起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高地。
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
在数字化视觉革新的前沿领域,广东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一马当先,吸引了TCL华星、创维、康佳、京东方(广东)等行业领军企业强势入驻,也孵化出联合光电、瑞立视等一批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的本土创新企业。各地市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更是各具特色,其中广州在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与传输技术方面独具优势,深圳在显示芯片研发、高端显示面板制造领域实力强劲,佛山、惠州等地则在智能显示终端制造环节大放异彩。
《广东省发展超高清视频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广东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上下游营业收入要突破1万亿元,建成3个以上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同时,创建5个左右省超高清视频产业园区,建设100个以上超高清视频应用示范项目,形成完善的超高清视频产业链体系,建立完善的超高清视频产业生态体系。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大健康时代浪潮迭起,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生态。广药集团、丽珠医药、迈瑞医疗等行业巨头持续领航,康方生物、微芯生物等一批极具创新活力的本土企业迅速崛起,在细分赛道开疆拓土。
从产业规模来看,广东的实力不容小觑。2023年,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营收达6638亿元,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药品生产许可证、中药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均排名全国第一。
《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规上医药工业规模超5000亿元。当前,广东正锚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的目标,持续出台支持政策,集聚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优势资源,加强创新协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
广东不仅是制造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食品大省。广东以占全国1.9%的耕地资源,实现了约占全国5.7%的农业总产值、6%的农业增加值。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68万亿元。
此外,广东大力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广东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育种创新方面,广东育成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占全国15%,培育超级稻品种33个、占全国26%。在国家最新公布的23个水产新品种中,广东占7席。
如今,“粤字号”农产品畅销海外,2024年1月至11月广东累计出口额达169.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根据《广东省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集群规模(总产值)目标接近2万亿元,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产值分别接近1万亿元。
广东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第一大省,广东在消费电子、通信、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拥有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应用市场,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占全国的40%左右。
星罗棋布的战略性产业项目,正在带动广东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狂飙”。当前,广东已在高端模拟、化合物半导体、MEMS传感器等特色工艺方面布局一批重大产线项目,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带动佛山、东莞等地协同发展的“3+N”产业格局。
《广东省培育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到,到2025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中科宇航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深圳大族激光向上下游赛道拓展,中集海工以“大海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在广东,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勇挑重担,在高端装备制造和数控系统研发领域发力,力争在原始创新上取得突破。《中国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3年末,广东拥有450家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是企业数最多的省份。
根据《广东省培育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广东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收达3000亿元以上。
人形机器人“夸父”通过特殊指令与人握手互动
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既能引来库卡、大族、明珞、大疆、优必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也能培育出一批走专精特新之路的本土“新秀”,“粤字号”机器人的底气,是实打实的数据给的。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增长31.2%,产量占全国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以广州、深圳为头部,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紧随其后,广东的目标是“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和生产基地”。《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
区块链与量子信息产业集群
广东省光电量子集成芯片研究中心、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大湾区量子技术创新研究院、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深圳、广州、东莞等城市,一批科研机构的崛起,助力广东量子科技攻关性研究不断取得突破。
在区块链技术创新及应用方面,广东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在产业生态端,广东初步形成了覆盖区块链全产业链条的产业技术图谱,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及细分领域优势企业。
《广东省培育区块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广东区块链产业进入爆发期,可信数据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形成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创新产业集群国际化示范高地。
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
从“0到1”布局基础大科研装置加强原始创新,到“1到10”构建成果产业转化体系,再到“10到100”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和协同发展,有“料”更有“材”的广东正在加快向新前行。
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创新成果不断,华南新材料创新园集聚众多新材料企业,这些为广东前沿新材料“产”和“用”积累了优势。当前,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根据《广东省培育未来材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到2035年,广东将建立起自主创新能力强、规模化程度高、产业配套齐全、国际领先的未来材料产业体系。
新能源产业集群
2024年6月,我国首套百千瓦级电氢双向转换装置在广州投运。氢能“雄起”,成为了广东新能源产业“珠联璧合”的一环。
近年来,广东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实现规模化应用,核电装机规模、天然气储备能力全国领先,海上风电进入快速发展通道。2023年,广东新能源产业集群营收超8000亿元,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
下一步,广东将致力于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
发达的制造业催生的激光制造应用场景,“倒逼”广东激光产业发展。区别于中西部地区以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求发展,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则是由现有市场需求拉动激光制造的产业需求,从而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完善。
从东莞松山湖材料研究室的光子制造团队,到深圳激光谷内分布的激光中上下游企业,《广东省培育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到,广东将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地为重要节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区5个以上,建设材料、器件、装备与应用基地10个以上。
数字创意产业集群
坐拥多个动漫IP、坐落多家头部游戏公司,广东的游戏、动漫、数字音乐、数字融媒等产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在“广深双核引领+地方特色各异”的格局下,2023年,广东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已突破6000亿元。截至2023年,广东这一产业近5年年均增速达10.37%,增加值1690.98亿元。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广东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0亿元,其中游戏产业2700亿元、动漫产业750亿元。
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集群
新技术融合是必然趋势,也是广东安全应急产业的优势所在。2022年,广东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3058.46亿元,产业实现增加值922.1亿元。预计到2025年,广东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总产值超3800亿元。
目前,广东将安全应急智能监测预警、智慧消防应急救援和洪涝灾害应急处置救援作为安全应急产业链上的“小切口”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以广州、深圳、佛山、江门等地为核心,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
全国质谱领域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禾信仪器、国内唯一一家能够覆盖高中低通量产品线的华大智造,都是广东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的底气。
如今的广东,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第一。以禾信仪器、华大智造为代表的粤企已掌握飞行时间质谱、基因测序仪等多项源头性核心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技术突破、“从1到万”的批量生产,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广东省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广东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规模将达到约2700亿元。(孙晶 杭莹 许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