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年产值超17亿元 “中国生鱼之乡”探索智慧渔业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5 02/08 14:59:10
来源:新华网

新春走基层丨年产值超17亿元 “中国生鱼之乡”探索智慧渔业发展

字体:

  新华网广州2月8日电(胡林果 陈雪莹)春节期间,记者走进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生鱼产业园,只见鱼塘已经搭建起了一个个冬棚,大棚旁边的大屏展示系统上,养殖户的投入品使用和鱼塘养殖信息一目了然。

三角生鱼。新华网发

  渔民黄锦来养殖生鱼多年,从过去靠经验养殖,如今已探索工厂化养殖。“只需一点手机端或中控电脑,就能轻松控制投料量和投料时间,同时随时掌握库存动态。”黄锦来说。

  三角生鱼以其食量大、生长快的特点而闻名,对饲料及水溶氧的要求极为苛刻,数字化养殖方式让生鱼养殖有了具象化的参考依据。

  黄锦来介绍,投饲机模块能够在鱼塘中央实现360度抛料,抛料可调直径范围覆盖20米至50米,有效改善了采食区的溶氧状况,为生鱼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一塘一码”的数字化管理让传统农业驶入了科技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得益于全自动化作业,养殖成本大幅降低,每亩每年节约超1000元。

  三角镇的生鱼产业园只是广东智慧渔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生鱼之乡”,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近年来通过建设生鱼产业园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推动传统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型升级。目前,这里的生鱼产业的全产业链年产值已超过17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生鱼繁育和商品生鱼生产基地。

  近年来,三角镇通过携手广东移动建设生鱼产业园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充分运用5G网络技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打造了一个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品牌推广于一体的智慧渔业生态系统,推动传统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型升级。

  广东移动中山分公司渔业平台项目相关负责人罗嘉毅介绍,为保障养殖安全,平台具备断电报警功能,对鱼塘的养殖设备进行全天候监控,增氧设备一旦停止运行将自动拨打电话、发送预警短信进行报警,及时提醒养殖户处理,保障了养殖安全。

  罗嘉毅说,平台还借助营销大数据分析系统,对三角生鱼出塘销售等数据进行了全程信息采集及分析,并实时了解全国生鱼销售价格,为养殖户提供市场行情分析,支撑三角生鱼产销对接。目前,信息化服务平台、5G智慧渔业等应用已被推广至当地多家企业。

中山市三角镇生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华网发(资料图)

  三角镇农民养殖生鱼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集苗种孵化(俗称黑芝麻)、鱼苗培育、成鱼养殖、中介流通和精粗加工的一条成熟产业链。据统计,目前三角生鱼养殖面积超1.4万亩,年生产商品生鱼约9万吨,商品生鱼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中山市三角镇农业林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菁表示,近年来,三角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坚持“抓住一条鱼,把生鱼做成熟鱼”的发展思路,推进智慧渔业建设。接下来将加快与省级平台数据对接,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的协同应用,通过持续深化数字赋能,加快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努力将三角生鱼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智慧渔业发展的标杆示范。

  每当进入销售季,渔民们会在凌晨把达到出塘标准的鱼挑出,装满一趟又一趟的货车。迎着朝阳,这些生鱼从三角发往全国各地,走上百姓餐桌。

【纠错】 【责任编辑:关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