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广州空港委正式发布《广州市低空垂直起降设施场址选择及建设技术指引(试行)》(下称《指引》)。这是广州市制定的第一版低空起降设施建设标准,也是全国首个市级低空起降设施建设标准。
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飞行服务保障领域中的重要一环,《指引》的出台将让低空垂直起降设施场址的选择与建造“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从内容上来看,《指引》用于指导低空垂直起降设施场址选择、项目立项、工程设计、建设实施等工作,以实现全市低空垂直起降设施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建设管理,促进低空垂直起降设施的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在场址选择方面,《指引》综合考量建设区域、飞行空域、运营环境和场景应用,制定正面与负面清单,为项目选址落地提供指导;在功能配置方面,明确了运营管理区、航空服务区、乘客/货运服务区和交通接驳设施等区域的差异化要求,提升场址建设条件和使用效率。在建设标准方面,《指引》对布局设计和结构荷载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确保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根据建设规模和保障能力,《指引》将起降设施分为起降点、起降场和起降基地三种类型,明确用地面积、起降位数目、建设内容和建设形式的具体要求,提出差异化的场地布局与设计要求,提高建设的科学性。
结合广州实际和各类载人场景需求,《指引》提出了区域协同、高效便捷、人文彰显、效益突出的低空起降设施布局条件。在交通出行场景中,《指引》提出,起降设施的建设与广州市的空间发展结构相协调,优先考虑中心城区、东部中心、南沙新区、北部增长极等重点区域,提升社会效益。在低空文旅场景中,《指引》鼓励结合北部生态风貌、中部沿江风貌、南部滨海风貌、城乡公园体系等进行场址选择,展现特色鲜明的城市总体风貌。 (记者/郑慧梓)
【纠错】 【责任编辑:李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