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玫瑰”:从辩论台到施工台-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5 04/14 08:59:17
来源:工人日报

“工地玫瑰”:从辩论台到施工台

字体:

在繁忙的工地施工现场,总能看到一个穿着显眼红色党员马甲、踩着平底鞋、身材高挑的“女工”穿梭其中,她是项目的商务工程师郑欣月。

这位来自东北的姑娘,在近日参加广东省东莞市建筑行业女性风采展示及评选活动中,经过多轮的评比和投票,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东莞市建筑巾帼十大风采人物(正奖)”荣誉称号,但她更被工友熟知的却是另一个身份——“工地演说家”。从校园舞台的聚光灯到建筑工地的探照灯,这位00后商务工程师用别样的青春轨迹,在混凝土与数据之间浇筑出新时代建设者的成长范本。

以辩求真:把语言力量转化为管理效能

“当时在辩论队练出的‘嘴皮子’,现在都变成和分包商较真的‘铁算盘’了。”翻看郑欣月大学时期的照片——校园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主持人……每一张都洋溢着蓬勃朝气。大学毕业还未满3年的郑欣月,将校园辩论赛练就的思辨能力转化为商务管理的利器。

谈及从学校到职场的感悟,她开怀一笑说:“以前站在聚光灯下追求语言的美感,如今在探照灯下更注重沟通的实效。作为一名建筑行业的基层商务管理人员,让每个工人听懂技术规范、每个班组算清经济账,就是最好的履职。”

初入职场的郑欣月遭遇过“水土不服”。第一次参加分包商例会时,她按标准流程讲解技术规范时,却被老施工员打断:“妹子,讲这些虚的,不如说说怎么让我们少跑两趟混凝土车?”这句话如冷水浇头,却也让她顿悟:工地需要的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听得懂的商务语言”。

她把大学做路演的经验融入项目建设中,组织商务团队与项目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成本分析”融合学习12次,通过采购及商务策划,实现了增效降本又为项目高效履约发挥了支撑作用。

三年破茧:在钢筋水泥中读懂责任

从深圳大鹏人才安居住宅项目的“跟班”学徒,到逐渐能独当一面的机电商务工程师,这位安全帽下扎着马尾的姑娘用800多个日夜完成从“象牙塔女生”到“工地女汉子”的蜕变。

在东莞茶山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建设的高峰期,面对紧张工期的要求,她在“入门师傅”的指导下,仅用3个月就以一己之力完成了项目12个主要设备的招采任务,确保了现场的建设进度。针对住宅给水管安装合格率行业痛点,她以“提高住宅项目户内给水管一次合格率”为主题编写、发布的QC技术成果,通过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鉴定,获国奖三等奖、广东省一等奖。当被问及成长经历时,她强调“责任”是贯穿职业生涯的关键词:“在钢筋混凝土中,每一份图纸的精准、每一次招采的严谨,都是对城市建设的承诺。”

从辩论台到施工台,从“职场新人”到“商务小将”,郑欣月用智慧与汗水诠释新时代建筑女性的职业高度。正如她笔记本扉页所写:“每个小数点都关乎企业效益,每张工程量清单都是城市发展的注脚。”这位戴着安全帽的“工地玫瑰”,正以数字为针、以图纸为线,编织着属于建设者的光荣与梦想。(陈志诚)

【纠错】 【责任编辑:魏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