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情鸿芯 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2-04-11 09:31:1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随着我国能源进入转型关键期,国家顶层设计不断加强,相关政策快速落地,为新能源发展注入蓬勃动力。面对能源转型挑战,除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一次能源,以氢能为代表的二次能源逐渐进入大众视线,并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布局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东国鸿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鸿氢能”)为代表的多家企业持续发力氢能产业,“氢能时代”悄然崛起。

  鸿芯壮志 以技术革新带动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提出“双碳”战略目标,能源行业加快低碳转型有了“指南针”。氢能作为绿色、清洁的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以国鸿氢能为例,作为一家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国鸿氢能紧扣时代脉搏,致力于推动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推进燃料电池技术变革,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国鸿氢能立志于核心技术国产化、产品制造规模化,运营场景商业化。2016年推动全国首条商业化公交示范线投入运营,2017年建成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2019年助力我国首批氢燃料电池汽车出口国外,2020年推出鸿芯GI电堆,开启电堆“1”字头时代,国鸿氢能秉持燃料电池产业“国产化、自主化”的鸿芯壮志,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氢燃料电池产品和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

  在4月8日举办的“鸿芯壮志 跨越山海”新品发布会上,国鸿氢能再度推出全新一代大功率燃料电池产品——“鸿芯”GIII电堆和“鸿途”H系列系统。

鸿芯GIII电堆

鸿途H120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

鸿途H240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

  新产品从设计、出样到充分验证耗时两年,具有高兼容性、高适应性和稳定性和高寿命性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轨道交通、航天航空、备电、发电、移动式应急电源等多个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较国外氢能的发展情况,氢能在中国起步较晚,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进程并非一路坦途。由于目前氢能源电池的制造成本以及加氢站的成本仍居高不下,业内普遍认为,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有距离。

  “我们通过持续自主创新开发以及工艺改进,实现核心零部件和生产线母机国产化,从研发层面降低产品整体成本。”国鸿氢能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拥有云浮、广州、重庆、嘉兴、鄂尔多斯等地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努力推动国家氢燃料电池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落地。

  跨越山海 以氢能生态助力“双碳”目标

  当前,随着一系列政策规划密集出台,氢能上升至国家能源战略地位,氢能产业步入加速发展期,形成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南、河北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年-2035年)》。规划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部分,氢能被广泛用于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应用场景日趋丰富。抱团发力、区域联动,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

  在位于鄂尔多斯的美锦-国鸿氢能科技产业园,开放共赢的氢能生态正逐步构建起来。据悉,该产业园由国鸿氢能联合美锦能源、飞驰科技等氢能头部企业共同建设,以新能源整车生产制造、氢能商用车动力系统集成、氢能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等10个核心项目为抓手,构建氢能全产业链。

美锦-国鸿氢能科技产业园

  此外,国鸿氢能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西南等地,携手业内伙伴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合作,打造氢能示范应用高地,助力当地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国鸿氢能的产品装车量达全国50%以上,覆盖中国16个省34个地区,累计运营超过1.2亿公里……国鸿氢能正以跨越山海之姿,奋力践行国家清洁能源战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双碳”目标下谋求能源转型,其背后离不开诸如国鸿氢能等企业的研发投入与运营推广。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正是氢能产业每一位参与者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为推广信息) 

+1
【纠错】 责任编辑: 关锦恒


010070260010000000000000011113401128548364